行业资讯
Industry information

湖北:书写高质量就业的“荆”彩诗篇
发布时间:2022-08-31 来源:本站编辑

长江之畔,荆楚大地,非凡十年,逐梦前行。

 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五次到湖北省考察、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,为湖北省的发展指引方向、擘画蓝图。

 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,湖北省正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,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,以科技创新发展为新动力,创建就业新增长极,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,奋力书写湖北就业高质量发展新诗篇。

 

聚发展 强技能就业质量不断提升

 

非凡十年,湖北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,科技创新多项指标实现大幅提升,转型升级明显加快。

 

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湖北省坚持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强力支撑。

 

人才是第一资源,是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坚持培养和吸引人才,湖北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,大力实施“我选湖北”计划、“才聚荆楚”工程,围绕高校毕业生落户、安居、就业、创业、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,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、创业孵化等平台,举办巡回推介系列活动,实施“三支一扶”计划等就业基层项目,为高校毕业生在鄂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环境。2017年至2022年6月,湖北省累计新增205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。

 

近年来,湖北省大力实施技能强省战略,打造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,着力培育“湖北工匠”,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、创业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。实施“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”、农民工技能提升“春潮行动”、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,扩大以工代训范围,截至目前,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944万人,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7%,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86万人,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30.3%。

 

荆楚新天地,就业谱新曲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聚焦高质量发展,湖北省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,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、国际局势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,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同时,深入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,群众就业质量更高、方式更灵活、保障更有效,获得感、幸福感进一步增强。

 

稳主体 保民生就业规模持续扩大
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稳就业,就要稳市场主体、稳就业岗位。

 

“疫情之下,稳岗返还资金不仅大大减轻了企业经营压力,也激励我们企业要在稳就业、拓岗位上发挥作用。”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,公司今年已收到稳岗返还款8298.63万元,将用于员工培训、待遇提升等。

 

2012年以来,湖北省人社部门积极实施社保“降、返、免、缓、补”、以工代训等各项援企政策,让政策和资金以最快速度、最简流程、最低门槛直达企业,全省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16.2亿元,惠及企业29.3万家(次),稳定就业岗位2424.9万个(次),有力服务了稳就业和实体经济发展。特别是2020年以来,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,湖北省各项减负稳岗扩就业措施作用进一步凸显,激励更多企业在稳促就业上发挥作用。

 

不仅是“真金白银”援企稳岗,服务专员更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,解决用工难题。

 

据悉,今年以来,为化解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缺工难题,湖北省538名用工服务专员“包点”对接,帮助2259家(个)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解决用工22.93万人。

 

扶持重点群体,精准施策帮扶就业。2012年以来,湖北省对脱贫人员、就业困难人员、退役军人、残疾人、妇女、退捕渔民开展各项帮扶,推动全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稳中有增,累计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315.49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3.1万人。

 

建品牌 强供给就业服务不断优化

 

“竹溪厨嫂”每年带动4万余人从事餐饮行业,年创收20多亿元;“公安锅盔师”撑起近5万人灵活就业;“监利玻铝商”用一把玻璃刀划出了“华中生态铝产业园”;“新洲建筑工”撑起了“新七、新八、新十建筑集团”三个民营五百强企业……

 

2011年,湖北省组织各地开展劳务品牌“一县一品、一县多品”创建,截至目前,湖北省共梳理劳务品牌184个,基本实现了劳务品牌全覆盖。

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,以“小切口”推动“大变化”。2021年9月,湖北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推广“零工驿站”,现如今,湖北省已建成“零工驿站”248家,实现县(市、区)全覆盖,日服务灵活就业人员万余人,为灵活就业人员就地就近就业提供暖心服务。

 

湖北省还大力推进全方位、立体化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建设,建成“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”,全面落实23℃人社服务品牌理念,为公共就业服务注入更多温度。

 

十年栉风沐雨,十年风雨兼程。如今,日新月异的荆楚大地,就业质量不断提升、就业规模不断扩大、就业服务不断优化,谱写了高质量就业的“荆”彩华章。

 

 

来源丨中国劳动保障报

联系电话
微信
扫一扫添加微信
客户留言
返回顶部